“五一”假期期间,珠海遇上持续强降雨天气,室内博物馆成为市民游客深入了解城市历史文脉、参观打卡的好去处。据统计,5月1日至4日,珠海博物馆已接待观众约2.3万人次,参观人数持续攀升。5月4日早上10时许,记者在珠海博物馆观察到,已有不少市民游客一早前来参观展览,阴凉雨天不减观展热情。
珠海市民王女士在青铜器展示柜前给孩子耐心科普相关历史,她告诉记者,为了让孩子对历史文化有大概了解,除了珠海博物馆,她还带孩子去过国家博物馆、湖南博物馆参观,“珠海博物馆也带孩子来过两次了,这次发现增加了不少全新的特色展览,可以一口气参观完。”
珠海博物馆助理馆员马意涵告诉记者,“五一”假期期间,为迎接到博物馆参观的大批人潮,除了常设展览以外,“盛世回归——圆明园兽首暨海外回流文物特展”中商周、两汉时期国宝级青铜重器等文物继续展出,依然持续吸引了不少观众。
“近距离观赏到这些兽首,真的深受触动。”来自西北地区的郝女士和朋友结伴到珠海游玩,参观完圆明园兽首暨海外回流文物特展后直言,在展览末尾看到文物回归流程图,讲述着文物回归的途径,才知道还有部分文物尚未回归,惋惜之情油然而生。
来自湖南的黄女士直言,这次假期来珠海旅游乘坐观光巴士时,偶然发现坐落于海边的珠海博物馆,便临时决定前来参观,“感觉蛮惊喜的,和我们家乡的文化太不一样了,只是很多地名还不熟悉,需要看介绍一一对应上。”
值得一提的是,此次“五一”假期期间,盖章留念、拓印、文物修复等体验活动区深受孩子们的喜爱。在拓印体验区,记者留意到有不少小朋友跟随工作人员的讲解,与家长兴致盎然地合力完成一幅拓印作品。据了解,拓印是我国一项古老的传统技艺,古代通常将宣纸紧覆在碑碣或金石文物上,用棕刷、墨汁打拓,便能在宣纸上印出文物表面的字迹或花纹。拓片可以直接反映图案大小、刻痕深浅甚至文物形状等信息,在研究碑刻、岩刻、岩画时不可或缺。“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拓印,这次体验下来发现非常有趣。”陪同女儿参与体验的刘先生不禁感叹道。
此外,珠海博物馆还安排了馆内讲解员每隔一小时进行定时讲解,与专家型志愿者讲解结合,让更多观众朋友可以深入了解展览内容,这种讲解形式也受到了观众的广泛好评。同时,面向“五一”假期,珠海博物馆还在二楼观众阅览室特别展出了“我身边的奋斗者们”摄影展和“馆藏红钱展”两个临时展览,让观众切身感受文化魅力。